近日,证标委组织制定的《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协议 第1部分:三方存管、银期转账和结售汇业务》(GB/T 45249.1—2025)、《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GB/T 45252—2025)、《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数据接口》(GB/T 45254—2025)3项国家标准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实施。
《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协议 第1部分:三方存管、银期转账和结售汇业务》国家标准将三方存管、银期转账、融资融券、期货结售汇等业务纳入统一框架,通过规范数据交换的会话同步机制、基本数据类型、业务元素及消息报文格式,明确了证券期货端发起签到、资金划转及银行端发起的账户签约等核心业务流程的逻辑定义与技术要求。该标准通过“统一语言”破解银证数据交互的“碎片化”难题,有效降低监管和建设运维成本、减少潜在的运营风险,提升金融数据要素流通效率。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推动跨行业数据共享与协作,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国家标准紧密围绕资本市场业务创新发展需要,规范了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与市场参与者系统间的证券交易数据交换接口,给出了所需的应用场景、会话机制、数据类型、消息结构、业务格式、数据字典、安全与加密等要求。同时为推动我国跨境业务的发展,该标准充分考虑国内特色业务,兼容金融信息交换协议(FIX协议),增强与境外市场的互通性。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降低系统对接成本,保障交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我国资本市场业务创新、监管升级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底层支撑。
《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范了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和报文格式,建立统一的开户管理流程,适用于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等市场参与者实现跨机构客户开户信息的高效共享,形成标准化数据报送机制,构建覆盖业务全流程的数据治理体系。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破除期货市场信息孤岛,提升客户开户效率与数据统计质量,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保障期货市场数字化转型和稳健运行提供基础性支撑。